新中國成立以后,我國機床的生產制造通過技術引進、仿制和自主等方式,逐步建立了較完整的機床設計、和生產體系。近年來中國制造業增長,刺激了對生產設備的大量需求,我國自2002年起連續8年機床消費 。
我國作為機床消費大國同時也是機床生產大國,由于受 金融危機影響,日本、德國機床生產均大幅下滑,使得2009年我國 成為世界機床 大生產國。
2012年中國機床金額達106億歐元,占額的28.6%,是 大的市場。自2007年以來,中國依存度已經下降了15個百分點,目前穩定在45%的水平。
這主要有兩個原因:
一是中國的產業政策要求加大國產機床(中國制造商、合資企業)的運用,對投資品實行優惠關稅,提高自有技術能力;
二是機床企業在當地新建和擴建的工廠大幅增加。
2012年德國機床產值基本就達到2008年水平,但消費仍比2008年低25%以上。中國在經歷2年增長后產值和消費額明顯減少。日本基本穩定,但仍未達到危機前的水平,消費比2007年的 高紀錄低38%左右。 具戲劇性的是意大利,消費比2007年減少了一半以上,在業務支撐下,產值比2007年低20%。
韓國機床生產基本持續增長,2009年由于危機出現波折,2012年創新記錄,市場消費有所減少。 經歷了危機后的兩年低谷,2011年和2012年如鳳凰涅槃一樣再次增長,機床消費甚至超過了2008年的 高記錄。
隨著國產機床在品種、水平、質量等方面競爭力的逐步提高,用戶認可度上升,國產機床市場占有率一直處于上升趨勢。